分享免费的编程资源和教程

网站首页 > 技术教程 正文

转载--轴流风机失速怎么办?该怎么处理?

goqiw 2024-10-06 08:09:37 技术教程 50 ℃ 0 评论

来源:技术小组 秦源1955

引言

根据环境保护部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》要求,截止2020年底,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必须达到超低排放水平。改造方案主要涉及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脱硫、脱硝、除尘设备或增加烟气换热设备等,然而在一味追求环保超低排放的情况下,忽视了设备阻力、尾部烟道积灰以及炉膛结渣等因素,造成风机设计余量偏小、动叶调节幅度过大,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导致风机旋转失速甚至喘振,严重危害风机安全运行。因此在机组新建或改造之后需对风机性能重新进行试验,确保满足机组运行需求。


失速现象

对于轴流风机来讲,失速前后风机运行参数变化有:

  1. 失速风机的出口风压、流量、电流大幅降低,引起炉膛内燃烧状况剧变;
  2. 失速风机噪声明显增加。严重时机壳、风道、烟道发生振动,可能导致风机设备、烟风道振动大损坏;
  3. 在风机投自动的情况下,未失速侧风机电流、流量大幅升高,容易造成电机过载;
  4. 与风机喘振不同,风机失速后,性能参数降低后不会发生周期性大幅度变化,若失速处理不当,易引发风机喘振,造成设备损坏。


失速原因

风机失速直接原因为风烟系统阻力大于风机所能提供的能量,导致风机在失速区运行;根本原因则较多,故在此列举几种常见原因供大家参考:

  1. 机组改造过程中加装环保、换热设备造成风机失速裕度降低;
  2. 炉膛区域燃烧状况不好,导致炉膛挂焦,造成风机出力增大;
  3. 输灰不畅或负荷波动灰量大等问题造成SCR反应器堵灰;
  4. 氨逃逸导致空预器堵塞严重;
  5. 冬季一次、送风机入口滤网结霜,造成风机曲线发生变化,使风机在失速区运行;

    滤网结霜风机滤网结霜,气流在进入风机前压力下降或产生预旋,造成节流损失,导致风机性能曲线下降,烟风道管路特性曲线上升,从而风机提前进入失速区。
  6. 逻辑中风压设定值过高,风机出力过大,造成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,低负荷运行时,单台磨风量波动导致风压波动,从而引起风机失速;
  7. 吹灰导致炉膛负压波动较大,导致风机投自动的情况下,风机出力波动,引起并列运行风机抢风,因此在吹灰过程中,需密切关注引风机出力情况;
  8. 运行人员责任心问题,在加减负荷时对风压监视不到位;
  9. 设备自身问题(如执行机构卡涩等)。

图1 炉膛结焦

图2 SCR脱硝装置堵灰

图3 氨逃逸导致空预器堵塞



事故预案

  1. 当发现风机失速时,严密监视另一台风机动叶(或静叶)自动开大,否则手动开大,监视风机电流不超额定,立即解除失速风机自动,手动将失速风机的动叶(静叶)快速关小至失速前对应动叶开度,然后按每次10%开度继续关小,关小失速风机动叶(静叶)过程中严密监视炉膛负压、磨入口风量、运行氧量,风机出、入口压力等,当失速风机风压出现变化时,表明动叶(静叶)开度与风压匹配,可根据实际情况维持当前开度或选择逐渐并列风机;
  2. 高负荷风机发生失速,应切除炉主控或给水主控,快速降低机组负荷。机组负荷大于90%额定负荷时失速,应立即手动停磨至单台风机允许最大负荷;其他负荷段失速,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立即停运磨煤机。调整过程中,应防止其它风机失速;
  3. 引风机失速与一次风机失速处理不同,不能急于在两侧风机动叶(静叶)开度均较大时选择并列风机,应将失速风机动叶(静叶)关小,直至开度与风机出力匹配时再逐渐并列风机,以免发生动叶开度较大时,失速风机出力突然增大造成炉膛负压大幅波动;
  4. 风机失速时,手动开启风机联络挡板;加强对风机的监视,确认风机自动调整正常,否则解除自动,手动调整;
  5. 快速降负荷时,应注意给水流量和过、再热汽温的调节,控制煤水比,维持中间点温度正常。

关动叶,降负荷,急停磨,开联络




失速机理

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分析,当气流经过一定几何形状的孤立翼型时,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的升力L随着来流冲角α的增大而增大,但当冲α角超过某一数值时,升力急剧下降,这是因为在大冲角下,绕流翼型时,在翼型上表面的流体在后缘点前发生后缘点分离。此时,在翼型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,致使风机翼型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减小,因此升力随之减小。升力减小的点称为失速点。当冲角增大到失速点后,空气动力特性就大为恶化。风机在失速工况下运行时将使风机性能恶化,效率降低,并伴有噪声及振动。

当气流流向叶道1、2、3、4,与叶片进口安装角发生偏离时,则出现气流冲角。当某一叶片首先发生失速现象,假定在流道2内首先由于失速而产生阻塞现象,原先流入流道2的气流只能分流进入流道1和3,此分流的气流与原先流入叶道1和3的气流汇合,改变了原来气流的方向,使流道1的冲角减小,而流入流道3的冲角增大,这样就防止了叶片1失速,但却促使叶片3失速,流道3的阻塞又使气流向流道2和4分流,这样又触发了叶片4的失速。这一过程持续地沿叶轮旋转相反方向移动。这种移动是以比叶轮本身旋转速度小的相对速度进行,因此在绝对运动中,就可以观察到失速区以(ω-ω′)的速度旋转,这一现象称为旋转失速

结合风机翼型叶片受力与轴流风机典型性能曲线来看:在qv-P曲线上,c点左侧的虚线区为风机失速区,一般不允许风机在此区域运行。当在设计工况时,对应曲线上的d点,此时沿叶片各截面的流线分布均匀,效率最高,如下图(d)所示;当qv<qvd时,来流速度的流动角减小,冲角α增大。当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可知,冲角增大时,翼型的升力也增加,因而全压上升;当流量达到qvc时,冲角已增加到使翼型上产生附面层分离,出现失速现象,因而升力降低,全压也随之下降;当流量减小到qvb时,全压最低,如下图(c)所示;当qv<qvb时,沿叶片各截面全压不相等,出现二次回流,此时,由叶轮流出的流体一部分重新返回叶轮,再次获得能量,从而全压又开始升高;当qv=0时,全压达到最大值,如下图(a)所示。由于二次回流伴有较大的能量损失,因此,效率也随之下降。



解决方案


逻辑优化

  1. 在一次风机运行过程中进行摸底试验,在保证不堵磨,磨出口温度正常的情况下重新确立风煤比函数,保证风机的安全性与经济性;
  2. 优化二次风压调节器设定值函数,并将风压调节系统加入设定值前馈函数,这样能够保证风机在变负荷时迅速调节,防止出现响应AGC过程中风量波动过大引起风机失速;
  3. 在技术改造后,根据运行过程中的边界条件,结合运行参数重新计算定值,确保机组安全运行(如在加装脱硫塔后,风机出力明显增大,需重新计算吸收塔液位定值,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前提下防止风机在失速区运行;根据空预器阻力的变化,重新确定风压计算函数等)。



风机性能诊断

  1. 新建机组,根据烟风道布置图纸,进行管路阻力计算,对风机选型给出合理性意见,防止出现风机性能过高或过低,不能适应整个机组安全经济运行;
  2. 改造机组,根据加装不同设备,以及烟风道内部状况校核风机性能,确保机组长期运行,满足全工况运行。



烟风道结构优化

  1. 为保证风机经济运行,减少气流在烟风道输送过程中能量损失,可对整个烟风道布置结构进行优化改进,尽可能减少烟风道内部的沿程阻力损失以及局部阻力损失;
  2. 定量计算风烟阻力,从而保证炉内空气动力场更加明确,燃烧调整更加细化,对进一步改善炉内燃烧状况,调整环保排放值更具针对性。

Tags: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