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免费的编程资源和教程

网站首页 > 技术教程 正文

相信“天命”的美国,为什么没有“解放”加拿大?

goqiw 2025-03-04 12:06:59 技术教程 13 ℃ 0 评论

【文/观察者网 大包 董佳宁】

各位好,我是董佳宁。因为孟晚舟的案子,大家都很关心,加拿大这个国家,到底会不会当美国的傀儡。我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这个问题。加拿大和美国,大家习惯都称为北美,两个国家确实关系非常密切。加拿大有一个魁北克,是讲法语的,主要人口是法国后裔。美国南方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圣经地带,那里的草根阶层有大名鼎鼎的绰号“红脖子”。如果把这两个地方撇开,那么说英语的加拿大和美国北部,从文化角度更像同一个国家,如果把你随机扔到那里的一座城市,仅仅通过第一印象的话,你根本区分不出是在哪个国家。

那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干脆合并呢?国家是打出来的,美国打了南北战争,所以别看美国南北差异这么大,还是统一了。围绕对魁北克的控制,英法打了7年,最后法国战败,英国掌握了加拿大,所以别看“魁独”运动闹得凶,日子还得一起过。加拿大毕竟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二,美国真的没想过染指吗?当然想过,美国历史上曾经两次入侵,关键是,没占到便宜。

美国人第一次入侵加拿大,是1774年,和魁北克还有点关系。法国放弃了魁北克,英国人为了安抚当地的法裔,在加拿大实施《魁北克法》,保证他们的法语地位,天主教信仰自由。当时,其实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国,只有相对独立的北美殖民地十三州,那里大部分人口,是英国宗教改革,产生的新教加尔文派,也就是清教徒,他们强烈反对《魁北克法》,终于向魁北克省发动进攻。刚才说的有一点绕啊,反正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,要打英国的另一个殖民地。我们从地图上看,魁北克就在美国家门口,但“美军”并没占到什么领土,有一幅油画,《蒙哥马利将军之死》,描绘的就是美国将军理查德?蒙哥马利,在攻城时阵亡。英国援军赶到后,“美军”只好撤退。

第一次折了将军,第二次的代价就更大了。这时是1812年,美国已经独立了。当时是想趁着英国和拿破仑打得不可开交,扩张领土。美国总统麦迪逊的开战理由是,英法大战影响了美国的海外贸易,还强征了美国水手。前任总统杰斐逊非常乐观,认为:“不列颠政府做得太晚了……(我们)一旦拔剑,就必须彻底伸张正义。我们的旗帜应该写上——为过去夺赔偿,为未来取保障。考虑到一千艘被扣的船只、六千名被征海员,加拿大就是必要的补偿……一旦夺取加拿大,我们就和英国媾和,并向法国宣战”。杰斐逊还预言:“英国人也许会火烧纽约或者波士顿,但我们可以雇佣百十来个纵火犯烧了伦敦!”

但加拿大一方,组成了一个联合阵线,有谁呢?一是忠于英国皇室的民兵,二是魁北克信仰天主教的,厌恶美国的法国人,三是在加拿大被称为“第一民族”的印第安人,四是英国正规军,这些正规军训练和装备,都远胜于美军。这四拨人,一起教美国人做人。你没听错,美国人连印第安人都打不过,一度丢了底特律。1814年,拿破仑退位后,英军腾出手来,派了一万多人,大举奔赴北美战场。华盛顿陷入一片混乱,官员逃跑,白宫、国会图书馆都被付之一炬。这就是著名的“火烧白宫”。白宫直到1817年重建才被刷白。

虽然“火烧白宫”主要是英国人,但这是加拿大的“立国之战”,“加拿大人火烧白宫”已经是国家意识构建的重要神话,在民间广泛流传。加拿大联邦真正诞生要到1867年,也就说,加拿大还只是加拿大省,只有安大略、魁北克这么点地方,依靠民兵和少量援助,便将美国入侵者击退。两年之前,特朗普还露过一个怯。美国和加拿大正在打贸易战,特朗普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,加拿大的确可能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,“难道不是你们烧掉了白宫吗当年?”

这一仗之后,美国向北扩张受阻,只能向南瞄准拉美。当时南美国家,阿根廷、智利、秘鲁等,纷纷走出殖民,宣告独立,美国开始了门罗主义,宣告拉丁美洲是自己的势力范围,反对欧洲国家在拉美扩张,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。门罗主义说明,美国在当时国力还弱的时候,就非常有决心要扩张崛起。

前面的节目,我讲了美国立国的基石,“盎格鲁-新教”文化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没有展开。美国人一直相信上帝对美国的眷顾,特别第二次入侵加拿大的19世纪,有一种昭昭天命(Manifest Destiny)的概念,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政策。“扩张到整个大陆”是美国的“天命”。美国是唯一被选中,执行向西扩张、驱逐荒野和建立文明的国家。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梅尔维尔的《白鲸》里面,有这样一段话:

“我们美国人是上帝独一无二的选民,我们是现时代的以色列人,我们驾乘着世界自由的方舟。70年前我们从奴役中逃脱出来,我们怀抱着一整个大洲,这是我们第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利,除此之外,上帝还将,政治统治宽广领地上的异教徒的任务,交给我们,作为将来的遗产……我们不仅在对美洲行善,而且要解救整个世界。”

在美国清教徒心里,欧洲是一个天主教统治的腐朽、专制的地方,上帝呢,现在有一拨新的选民,来到新大陆,在“应许之地”,建立一座“山巅之城”,是上帝统治的自由平等的世界。但我们看到,虽然在这种狂热感召之下,有了“门罗主义”的向南,也有了“天命论”的向西,唯独美国向北的企图,好像欠缺了一点理论建设,这和两次入侵加拿大的受挫,无疑有很大的关系。

美国对加拿大的国土垂涎已久,只是一直没有与英国正面对抗的实力。西奥多?罗斯福总统就放过厥词:我们将夺取加拿大。收购阿拉斯加之后,美国也想过,是不是南北夹击一下。加拿大经济重镇都在南方边界线附近的狭长区域,美国要入侵的话,基本没有战略纵深可以凭靠,大概只能打游击,或者尝试反攻。另外一点呢,美国早期工业重镇也在北部五大湖那里,如果打起来也遭殃。

虽然美国忌惮英国,但英国毕竟鞭长莫及。阻止被吞并或蚕食,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功不可没。加拿大地广人稀,有这条铁路把人口稠密地区连起来,联邦才能巩固。华人劳工为这条铁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,每英尺铁轨下都沉睡着一名中国人,这些中国劳工在铁路沿线定居,在温哥华建立了唐人街。可以说,加拿大的“长城”,是中国劳工修建起来的。

二战前,美国在“红色作战计划”中,希望取代英国,称霸全球。第一步就是兵分三路攻打加拿大。如果不是二战爆发,这个计划没准还真会实施。二战后,世界霸权交接,加拿大转而依靠美国,北美也终于畅通无阻,没有了英国的压力,美国也不再对北边的邻居有企图了。

现在的加拿大,与美国互利共生,经济上为美国做工业配套,提供矿产资源,安全上依赖北约,靠美国保障。加拿大虽然是发达国家,但比较少见的,是一个能源出口国,除了一些汽车与飞行器制造业,经济主要是采矿业和服务业。虽然加拿大确实是美国密切的军事盟友,经济伙伴,但是不是就什么都听美国的呢?其实,在国际事务中,并非如此。

比如,美国一直希望,加拿大能一起烧钱,建立北美联合导弹防御系统,甚至说,如果美俄发生军事冲突,俄罗斯导弹将跨越北极,直接威胁加拿大领土。还威胁说,伊朗、朝鲜的导弹呀,精度不够,偏到你们那儿去怎么办。其实,在北极点主权上,加拿大也确实受到俄罗斯的挑战,但加拿大就是不听美国的,历届政府在加入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,都顺应民意,持反对态度,也不便直接拒绝,但就是拖延。

另外,魁北克独立运动,是牵制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追随英美的一个重要因素。魁北克省面积166万平方公里,占加拿大1/6,相当于100个北京,15个江苏,人口820万。8成是法国后裔,对英国殖民是不满的,不希望继承英国体系的加拿大宪法。如果加拿大跟随英美太紧,必然投鼠忌器,给“魁独”提供了理由。魁北克人的利益和感情,是加拿大的一个政治变量。孟晚舟引渡案顾问,就是魁北克前省长,让?查勒斯(Jean Charest),他一直在华为工作,帮助华为参与加拿大5G网络建设,他还打算竞选保守党领袖。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禁止华为5G,加拿大也是五眼联盟成员,到现在也还没有这样决定。但他们三大电信运营商最终还是在美国压力下,避开华为,选择爱立信、诺基亚。

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就是加拿大人在心理上,并没有那种要崇拜、追随美国的意愿。毕竟立国神话是烧白宫。加拿大如今,无论在贫富差距、民生福利、阶层流动,还是在治安、种族关系上面,都比美国做得好。全民医保、犯罪率低,种族关系融洽,在当下疫情和明州抗议事件中,真是把美国衬托得稀烂。即便是最大的黑点,“大麻合法化”,美国好几个州也是走在加拿大前面的。不过美国人是为了增加税收,加拿大政府卖大麻,竞争不过黑市,砸在手里不少,政府还要倒贴钱。不管怎么说,美国人在加拿大人面前,也很难有优越感,并称“北美”的时候,搞不好是美国还沾光多一点。

最后,就加拿大的司法独立来说,我们能不能相信呢?首先,我要说明,孟晚舟案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一起政治事件,仅仅强调“司法独立”,也无助于加中关系。这个引渡案预计会很漫长,是持久战,10年都有可能,目前的情况也并不乐观。如果“司法独立”,是从程序上把引渡案推向“遥遥无期”,中国是不会接受的,加拿大也要付出代价。这件事上,必须有政治权宜,才能妥善解决。加拿大刑事辩护律师、引渡法权威加里?波特丁说,《引渡法》明确要求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同时参与,将案件移交法庭并非强制,而是一个选择。身为总理内阁成员的司法部长,事先就应该基于政治权宜,判断是否继续引渡。没有做到这一点恰恰是违背了加拿大的法治精神。

但不管怎么说,在司法独立上,至少比越来越政治化的美国还是好的。可以参考兰万灵公司(SNC-Lavalin)的案子。加拿大的兰万灵,全球知名的建筑公司,在国外行贿拿合同,他们想撤换高管,罚款和解,保住公司的业务,工人也不会失业。特鲁多身为总理,当然想保住这个公司的就业机会,就询问了一下司法部长这个案件,被司法部长断然拒绝,问都不能问。这事曝光后,还影响了他的支持率。

我倒是觉得,2020年,美国暴露的问题已经非常彻底,非常严重了。我不知道加拿大,能不能认清世界格局的变化。从地缘政治角度,加拿大肯定是追随美国的,但我也提了这些理由,觉得加拿大还是有希望,做出正确决定的,我还留有这样的希望,加拿大不要继续充当美国的帮凶。加拿大这次确诊病例总数也已经达到了9万4千例,死亡也已经达到7500,数量比美国低多了,按比率来说,确诊病例占人口比率,不到美国的一半,死亡数量是美国的7%,美国现在已经过了10万。在是否相信世卫组织等问题上,加拿大的表态也与美国不同。一个与美国不同的加拿大,已经在一次次证明邻居的错误,我希望引渡案能是又一次这样的证明。

好了,我们话不多说,还是搞个抽奖吧。这次抽奖还是和华为有关,《采访实录》1和2,两本一套,购买或者续费观察员,都可以抽,这次我们抽7套,手里也不多了。《采访实录》是任正非在2019年接受中外媒体采访的媒体稿件合集,是华为公司自己印刷的,非常的精良,不对外发售。在我这个视频在B站上线的24小时内,使用我的专属邀请码666,购买观察者网的会员频道,观察员的朋友,都可以参与抽奖。观察员,很快上线也要满一周年了,我们在里面制作了很多有趣的内容,希望大家能支持观察者网,也支持我的节目,让我们更好地持续下去,更多地肝下去。只要新购买,或者续费,还能领取礼品,三选一,一是温铁军老师的书《去依附》,二是观察者网的背包,三是观察者网的T恤。抽奖结果,我会公布在我的微博和B站账号上,都是懂点儿啥-董佳宁。好了,以上就是本期内容,我们下期再见。
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,每日阅读趣味文章。

Tags: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